如何高效的使用非氧化殺菌劑
反滲透殺菌劑XLZ-881是廣譜的、非氧化性殺菌劑,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并且對微生物的組織產生分解作用,所以對菌類和藻類有很強的抑制和殺生效果,不會對膜產生不良影響。
非氧化性殺菌劑的殺生機理與氧化性殺菌劑不同,它不受水中還原物質的干擾,對黏泥的剝離作用好,可以彌補氧化性殺菌劑的某些不足。其缺點主要是有一定毒性,對環境不利,同時費用較高。
只有科學用藥才能發揮非氧化性殺菌劑的長處。根據國內許多廠的經驗教訓,以下原則可供參考。
(1)以氯為主,輔助使用非氧化性殺菌劑的方法這種方法有以下優點。
①雖然殺菌劑的品種很多,但在循環卻水系統中加氯殺生仍是國內外比較成熟的方法氯是有效、價廉、使用方便的殺菌劑,可以用加氯機加藥,甚至可以自動化加藥。
②氯價廉、經濟,可大大降低費用。曾國外設計的裝置采用“定期加藥”的方式,不監測微生物,不加氯,規定每兩周加非氧化性殺菌劑一次,藥劑費用比加氯方法高出十倍,效果也不好。
③從環保角度看,非氧化性殺菌劑排放對環境不利。某地曾有過排放后使魚塘死魚的情況,后來采用了使用非氧化性殺菌劑期間暫停排污的措施。雖然從理論上講,大多數非氧化性殺菌劑與微生物作用后均能降解成非毒性物質,但仍會有微量余毒。在余毒測定方面,我們的工作還做得不夠,對水生動物的慢影響還不了解。因此,筆者認為非氧化性殺菌劑只宜在必要時使用,盡量減少用量。氯使后,余氯大部分可通過冷卻塔散失,對環境影響較小。
(2)根據監測數據“對癥下藥”應建立對微生物的監測手段和監測制度,采用化學分析與微生物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對各種有害微生物的數量、黏泥量、有關化學污染物含量(如COD、NH4+、NO2-等)進行監測,根據監測數據判斷是否應投加非氧化性殺菌劑。例如,有的系統平時只用氯殺生,僅在微生物失控或有其他困難時才使用非氧化性殺菌劑般多在夏季使用3~5次。如水質較好一年只用1~2次,甚至全年不用非氧化性殺菌劑這樣既控制了微生物,又降低了費用。
(3)將微生物危害控制在苗頭,適時加藥即在水質有失控傾向時及時加藥,對微生物“先發制勝”,將微生物控制在大量黏泥產生之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系統中產生大量黏泥之后,就很難在不停車狀態下將其清除出系統。要掌握這個原則并不容易。需要積累多年的監測數據,不斷總結自己經驗和吸取其他單位的經驗。掌握微生物危害的規律之后,則可將非氧化性殺菌劑用得巧妙適時。例如,某廠的經驗是:當NO2>1mg/L、黏泥量>4mL/m3,在連續三次加氯,余氯均不合格時就投加非氧化性殺菌劑。有的廠在發現有黏泥沉積傾向時采取先剝離后“圍殲”的辦法,先使用剝離效果好的季銨鹽類殺菌劑剝離黏泥,24h后進行排污處理,然后再投SA-302之類的高效殺菌劑,殺滅剝離下來浮于水中的菌藻,把微生物控制在較低數量。許多廠在系統漏油時,多采用季銨鹽類殺菌劑。還有的廠在停車前加藥剝離系統黏泥,使水冷器及冷卻塔填料上的黏泥剝落,以減少停車后清理的工作量?傊,要根據本系統的規律,掌握加藥時機,千萬不能拖到黏泥危害嚴重時才加藥。
錄入時間:2021/8/26 10:03:55 點擊次數:329